【和园·悦动】启智明礼,感恩互学,童蒙养正,朝阳初升——记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入学仪式
八月时光飞逝,九月扬帆起航,长夏逝去,凉秋悄来,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也迎来了独属自己的“开学季”。在这特殊的时刻,我校教师发挥巧思,各出奇招,为孩子们准备了兼具趣味和意义的欢迎仪式。
在班主任的带领下,各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,有序步入报告厅。而那明亮的报告厅中,父母早已找到贴有孩子姓名的座位,他们已然端坐于座椅上,面露欣喜等待着亲爱的孩子们。
一、启智
三击鼓,声远扬
古代的读书人在入学宫的时候,击鼓明志,以击鼓的方式传达勤学奋进和金榜题名的愿望。击鼓三通,申明志向,让孩子立下坚定的目标。
一鼓:立德修身
第一声鼓由学生代表敲响,铿锵有力的鼓声,好像在诉说着孩子们的理想。
再鼓:见贤思齐
第二声鼓由家长代表敲响,以他人为鉴,以他人为镜,诉说着学子的谦虚与细谨。
三鼓:学而不厌
第三声鼓由教师代表敲响,孜孜不倦,刻苦钻研,诉说着学子的勤奋与好学。
从今往后,识字、习礼、学做人——意味着孩子们正式开启学习人生的新篇章。
点朱砂 调阴阳
“痣”通“智”,意为开启智慧。“朱砂开智”最早见于明代点石齋主人陶宗儀的《杂说》之中,用芝术(朱砂)作文胎,既可出人才,又可疏风雨,为“开智”之术也。
新入学的孩子们,整整齐齐地站在舞台之上,满怀期待地望着他们眼前的老师。一点朱砂入心房,心明眼亮开吉祥。用红色的朱砂在孩子们额头。上点红痣,寄托了教师们最美好的祝福。
开笔礼 学做人
开笔礼,俗称“破蒙”,是学童入学前举行的一种礼仪。
学生代表与家长代表走上舞台,笔墨已备,提笔书“人”。“人”的笔画虽简单,却意义深远,一撇一捺,相互支撑,既是告诉孩子们需要互相帮助、互相支持,也是希望他们今后能做堂堂正正、顶天立地的人。
二、明礼
冠必正 纽必结
《礼记》记载:“礼义之始,在于正容体,齐颜色,顺辞令。”在古代,入学时,新生要一一站立,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。然后,“衣冠整齐”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。恭立片刻后,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。
童蒙之学,始于衣冠;
先正衣冠,后明事理。
由任丽芳校长、陈绮雯副校长为学生代表正衣冠,南京一中江北一小的孩子们,也跟着舞台上的示范自正衣冠。
尊师道 承传统
学生行拜师礼,谨遵老师的教诲,养浩然正气,塑高尚人格。
教师回拜学生,育桃李,勤勤恳恳;扶栋梁,兢兢业业。
教师殷切的期望,化为口中的赠言,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不竭动力。
三、感恩互学
寸草心 养育恩
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,无私奉献,不求回报,犹如天降甘霖,沛然而莫之能御。中国自古提倡百善孝为先,感谢父母,也是让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辛劳,也是给予父母心灵最大的慰藉。
各班的学生代表及家长走上了舞台,孩子捧出精心制作的礼物、悉心描绘的作品献给父母,与父母深情拥抱。鸟有反哺之情,羊有跪乳之恩,父母面对懂事的孩子们,也抒发出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感动。
互动互鉴
二三年级的“小演出者”身怀绝艺,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,他们心怀对一年级的弟弟、妹妹的关爱与鼓励,展现出二三年级的风貌。
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也“不甘示弱”,陈知渡小朋友代表全体一年级新生,抒发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“卉”字辈新生——晓卉班、文卉班、友卉班的孩子也在节目演出中展现出超凡的表演天赋。
四、礼成
展期许 筑未来
任丽芳校长上台致辞,为学子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。未来的蓝图已经展开,“卉”字辈的学子们将握住他们的画笔,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案。
所有未上过台的孩子在一同奔向舞台,他们站到了一小的舞台上,也站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上。
耳畔传来了动人的旋律,合唱声响彻报告厅,孩子与老师歌唱着南京一中江北一小的校歌——《从一开始》。于是,成长从这里开始,从此刻开始,从“一”开始。
留合影 新篇章
每个班的学生及任课老师也轮流走上舞台,在入学仪式上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
愿小朋友们在一小这片教育沃土的滋养中,开启崭新的学习之旅,从人生的新起点出发,从“一”走向“无穷大”。
撰稿:丁叶雯
摄影:刘鸿雁
一审:吕静思
二审:杨琼